翰高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区

电话:010-61676259
邮箱:hg_china@163.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凤翔科技开发区
         北晨路6号
翰高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翰高资讯 > 翰高新闻
胡明哲 | 岩彩人物画技法连载(一)
来源:翰高集团   时间 :2022-07-29


编者按:近日,看到胡明哲教授的两本书,一本是《胡明哲岩彩人物画技法》,一本是《胡明哲岩彩静物画技法》。这两本书出版于2002年,屈指算来,到如今已是整整二十年。二十年,是一段长长的流动的光阴,长到足可以容纳艺术家创作理念的多次更新。然而,细读这两本书,它浓缩了胡明哲教授2002年之前岩彩画的创作技法和心得,这个“之前”也是一段长长的流动的光阴,可能要回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镌刻着她过去创作的印迹。“岩彩”特指一种材质,却没有特定技法。不同的艺术家根据自己对于岩彩材质的认知以及表达的内涵,原创技法。即使是同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历程之中,随着认知的深化,绘画方法也会改变的。所以,理解一个艺术家何以至此,往往要观看其流变轨迹。至今读来,或许这两本书对于岩彩画初学者仍有很多启发和借鉴意义,故在本平台以连载的方式向大家推出。



01.jpg

胡明哲



岩彩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




岩彩人物画技法

文/胡明哲



岩彩画指以五彩的岩石粉末调和胶质媒介,绘制在纸、布、墙面及木板之上的作品。



岩彩基本材料有三类(按画面中视觉效果不同区分)



1、水干类

以蛤粉为代表,蛤粉是白色的贝壳的粉末,其他色相均为蛤粉或黄土、白土染制而成。肌理效果呈不透明流动感富有一种生命力。


2、晶体类


颜色为晶莹的颗粒状。有两种:

A为天然岩石直接研磨,所有色泽均为岩石本色,或如宝石般闪烁,或灰雅宜人。

B为人工合成陶瓷或玻璃的熔块,再研磨而成之颜色,任何色相,多比天然色鲜艳,补充了天然色的不足。晶体类颜色涂在画面上呈沙样质感。


3、闪光类。

指颜色、肌理闪烁发光。与其他两种搭配使用。例如:云母粉、金粉、银粉和箔(金箔银箔与各色铝箔)。

岩彩画可大可小,但有一点要注意:无论是纸、布都要裱平后制作,不能卷曲。



岩彩画主要创作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以色块构成画面主要形式基调,追求鲜明而现代的视觉效果。

2、重底色及并置效果,以层面叠加、对比并置的思路制作。

3、追求材质、肌理美感,开发运用画材自身的特有魅力,使画面更具视觉感动。重绘画性也重制作性。

4、岩彩丰富多变的美感及追求个性化技法的观念,使其具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这是岩彩画的重要意义。



作品创作记录



█ █ 《 蓝 色 空 间 》



作为教师,十分喜爱身边的青年学生和他们身上的青春气息。所以我作品中人物原型几乎全部是我的学生,这一幅也不例外。把她们与都市空间中常见的玻璃窗组合在一起,蓝色衬托出画面主题——有节奏感的白色抽象形跳跃着自上而下地贯穿。




02.jpg

《蓝色空间》 亚麻布岩彩 194cm x 130.3cm 1999




█ █ 《 绿 竹 》


03.jpg

《绿竹》 亚麻布 、岩彩 61.4cm x 91cm 2000




《绿竹》——以友人为原型而作的肖像画



··步骤解读··




1、在画布上做绿色基底。画布以油画方式(立德粉+乳胶)先做了白色基底。然后,以水干色调胶、调水,画过三遍。第一遍是暖绿,第二遍是冷绿,全面平涂不求均匀。第三遍就用剩下的不多的颜色泼洒于画面中心,用板刷随便涂了几笔。


04.jpg

《绿竹》步骤图1



2、在另外的白底上起稿,除脸部以外全部涂黑,目的是看黑白灰布局是否妥当。


05.jpg

《绿竹》步骤图2




3、画布在下,复写纸在中,画稿在上,用圆珠笔拓稿。

至此,第一阶段告一段落。这是肖像画,又要按部就班地画步骤,所以比较认真。而在我的非肖像式人物创作中,这第2步与第3步是常常被省略的。因为严格的起稿,推敲细节,严格地拓稿和勾线,确切地定形之后,会使后面每一步都畏手畏脚,生怕破坏了这种严谨与完整。岩彩制作具多次重置的特点,如果总是谨慎地重复从开始就严格界定的轮廓,必定带来板滞的结果。所以在一般创作中,我都是用木炭在画布上直接起稿,然后直接敷色,所有造型在作画过程中都可作微妙的变动,包括人物形象,这样最终的效果则显自然。


06.jpg

《绿竹》步骤图3




4、按色彩稿设计,调各种水干色把主要色块画一遍。水干色调和时要饱和,量也要多些,但画时不要堆积、填充,而是分成二次或三次,考虑着形体结构,用大笔有干有湿有浓有淡地画。背景虽然最终准备用黑色粗大颗粒复盖,但为了使其缝隙间也能透出底层的丰富色感,先涂了遍蓝色基底。


07.jpg

《绿竹》步骤图4




5、用水干黑色再次画衣服并加重背景。至此,第二遍水干色基底已完成。画面基本形已出现,但色彩和肌理关系并不好看。此时不要急于求成。创作过程中要克服急躁情绪,一次性到位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单调。一定要记住一-最终的结果只能在最终出现。中途只不过是基底而已。基底一定要做够,鲜一点儿,色偏一点儿完全没有关系,有时还要故意画上相反的对比的颜色。


08.jpg

《绿竹》步骤图5



6、调和粗颗粒岩彩平涂画面造肌理。调色上我没有忌讳,什么都可以调,只是要知道每种材质的特性,干后会呈现何种效果。例如:有的色轻浮,有的色沉重,粗颗粒散乱,细颗粒密集。……干燥的过程实际上是颜色分离与沉淀的过程。过去我们用色都是同一性质,并无这种问题,而今日,不同的材质会在较长的沉淀中自然重组,并不呈现在盘中我们用手人为搅拌时那种色感。这即是初学者认为非常不解的一面——认认真真调好的色画上去却面目全非。而有了经验之后,则欣赏岩彩的这个特点,正是有了这些不同材质之美,有不可控制的一面,才能产生令人感动之魅力。我常常把各种不同材质混合起来用,凭经验达到一种想追求的效果,有时也完全随意乱调,故意看一看意识之外会是如何,根据效果再作处理。



09.jpg

《绿竹》步骤图6



7、粗颗粒色彩在这张画上还是排笔平涂。一般要涂2-3遍。粗颗粒的每一粒都是实体,可以说不透明,但大面积画在画上产生的却是透明的效果,因为其粗糙,空隙大,所以不可能盖住下面的图形,因此不用紧张。而且由于其不可能涂均匀,再加上多质多色的混合与分离,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有趣效果,会生发出种种可以利用的契机,因此我非常喜爱粗颗粒。另外调色时要注意:考虑到已有的基底色感质感,以及将要复加其上的色感质感,再决定本层的颜色如何调配。因为画面上每一层都是不能完全复盖的,最终的丰富的视觉效果是从最底层到最表层及左邻右舍共同织就的一种感觉。这也是岩彩的难点之一,即分解着进行着每一步时,画面往往并不好看,而你心中要永远想着上、下、左、右相互交织的整体的语言关系前进。


10.jpg

《绿竹》步骤图7




8、用暖绿色粗颗粒为局部图图案作底。这个局部最终效果的设计是冷绿色细微颗粒画成,但再一次以其对比因素做底。对比是产生美感的根源,小小的色块也是相反相成。每一色块都必须有明确的色彩和肌质倾向,但又必须含有相对立的因素才具有丰富的审美感觉。岩彩自身的颗粒很有个性,要善于以它们自身的美感搭配成趣形成意味。众多方法中,我喜欢先散散漫漫地铺上粗颗粒,干透后以细颗粒浇灌,水份渐渐挥发,晶莹的颗粒会从细腻中浮现出来,恰似“水落石出“,恰似从底层长出来一样。这是多次在石窟中观看壁画得到的启发:让颜色从底层显现,有很强的苍茫感及神秘感。


11.jpg

《绿竹》步骤图8




9、做好粗颗粒基底之后,一般要按色彩稿把画面基本色块全部画一遍,然后再进行局部调整。

画面就是这样,随着对造型、色彩、肌理的调整而渐渐丰富的,似乎并无多少内容上的细节可以深入,只是渐渐地使每一色块内部的感觉丰富起来,并使色块与色块间形成语言的关系,构成画面的整体意境。这是一种不断地调整,也是一种不断地深入。可以局部地复盖,也可以整体地提示,亦可以相反,没有一定之规。如果某个局部由于多次复盖形状看不清了就用铅笔重新画一下,也许会跑形,也许会与前面完全不同,但也许更好看。如果某个局部画脏了,画滞了,就用其他因素破一下,权当其为底色,再来一遍。即兴地与画面交流,尊重视直觉,当下的发现比什么都重要。什么时候感到画面各种关系就位了,画就会“忽然地“完成。


13.jpg

《绿竹》步骤图9



10、大关系基本到位后,用小笔画细节,如叶子、纹样及面孔。


14.jpg

《绿竹》步骤图10



11、肖像画尽管有肖似的要求,但为了全画面肌理感觉的谐调,皮肤与脸部也不例外地铺了粗颗粒底色。只是在铺时考虑着结构关系下笔,在表层的平面装饰性下支撑若隐性的写实结构。为了使暖白色皮肤有一种丰富色感,下面先用了冷灰紫色,从色相、肌质都与表层形成对比。最后以细颗粒重褐色(冷暖两色),用细毛笔提示五官及表情细节。眉眼部依旧粗大颗粒,以防止形象过于甜美。局部稍微分染了嘴角,眼角及下巴等细节。脸色有时也不能一步到位,有时也薄薄地再画一遍,然后再提示。



15.jpg

《绿竹》步骤图11



12、背景最后用金刚沙,大排笔泼墨状摆放其上。金刚沙是极好材质,十分便宜,有黑、紫、绿等色相,它晶莹闪烁具强烈实体性,而且不显华贵,有沉稳朴实的感觉。这一张画上,我想让金刚沙的粗糙晶莹之间透着先画过的灰紫色,并以这种闪亮之黑与水干色流动之黑配合,共同衬托出前面鲜艳的纹样。

每幅作品都经历过初创的冲动,苦心地设计,畅神地泼洒,出乎意外地刺激和临危不惧的考验。都要经历耐心的调整与忠贞不渝的期待。然而,渐渐地画面趋于完整之时,却往往留下诸多遗憾,伴随而来的是深深的失落感。因为,心之感觉虽然永远丰富得不可言说,而手之拙劣却是永远懊恼得不可排遣。理想永远只是理想。

伤感与疲劳淡忘后,面对新的雪白的画布,又会不自禁地燃起新的热情,这是创作中最美妙的时刻。



16.jpg

《绿竹》步骤图12



《胡明哲岩彩人物画技法》 未完待续......


本推文摘自文献:《胡明哲岩彩人物画技法》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编辑:袁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