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高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区

电话:010-61676259
邮箱:hg_china@163.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凤翔科技开发区
         北晨路6号
专题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翰高资讯 > 专题报道
莲舍举办刘庆邦读书座谈会
来源:翰高集团   时间 :2018-11-26


题记:只要人类存在着,文学就不会死亡。—摘自刘庆邦先生新作《送你一片月光》

11月13日,著名作家刘庆邦先生返乡,在翰高集团房墉董事长的邀请下,下榻淮阳莲舍。淮阳县读书学会部分会员在莲舍参与他的新书座谈会,有幸近距离接触这位中国当代“小说之王”,并深切感受他的高尚情操和对文学的执着。

莲舍举办刘庆邦读书座谈会

一个人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人视野与胸襟的直观体现,这是丝毫不爽的真理。一大早应淮阳县马明超书记所邀,到淮阳党校签名赠书的刘庆邦先生,八点半回到莲舍,立刻投入和读书会的文学创作者的交流中。

莲舍举办刘庆邦读书座谈会


刘庆邦先生认为:生命与文学是同一过程。他首先谈到了自己刚刚创作完成的一本小说《家长》,刘庆邦先生创作的勤奋刻苦是公认的,这本三十一万字的长篇,以保证每月不低于三万字的速度刚完成,已交付《十月》杂志。这本书将从教育的角度写中国家长,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中国教育,阐述“可爱、可敬、可悲”的中国家长的焦虑和教育的误区。

莲舍举办刘庆邦读书座谈会

文学是时代的缩影,具有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倾向性,人道主义是它的灵魂。刘庆邦先生谈到自己正在创作的十几篇有纪实意义的“叔辈”的小说时,表达了文学创作要推崇现实主义,力求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不能树碑立传,要写人生的况味,写人性的真实,更要承载历史,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每一位作家不能凭空虚构,要从自身的经历汲取灵感。出生于1951年的刘庆邦先生,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丰富的生活经历给予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文学素材,他把自身的经历、姐妹的经历,甚至芸芸众生的生活加以提炼,创作了一大批激荡人心、脍炙人口的作品。

莲舍举办刘庆邦读书座谈会


刘庆邦先生说:“创作要写出自己真实情感,要找到自己,要从生活,从心灵出发。”诚如所言,文学作品要言之有物,要言之有情,独特的文学感、敏锐的洞察力、鲜明的是非观,淡泊的名利欲,是作家的最基本素养。综观刘庆邦先生的作品,往往通过身边小人物,各色人等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来展现时代的变迁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根浅之树易枯,无源之水易涸。故乡的记忆和乡愁,是他心目中永远迷人的创作源泉。

莲舍举办刘庆邦读书座谈会


他又着重讲解了《从此有了中华槐园》这篇散文,说自己最得意的最喜欢的也就是题目上的“从此”两个字。文字之所以能够抒情言志,正是在于它忠实地展现了作者思想中的爱憎悲欢,及心灵触角所抵达的流水高山。语言的“三生万物”,心路历程,它的细节之美在于,那是一股或曲折宛转、或波澜起伏的气息,在创作者的笔下顺流而下,一路或繁花或皓月,或高歌或悲吟,层叠地染出了作者精神维度的光明与暗影,为读者提供了最可靠的接近他了解他懂得他的通途,进而再现人生是艺术的本质。

莲舍举办刘庆邦读书座谈会


座谈会上,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作家老诗人李然先生、也有青涩稚嫩的初中生,更有几位是周口文学界创作的新秀。大家和平易近人的大师级的刘庆邦先生畅所欲言,无障碍交流。被誉为周口作家“三俊鸟”之一的郸城籍作家孙全鹏和陈州高中教师胡新春、靳广伟、阮丰等人分别请教:新一代作者如何克服自身创作中遇到的瓶颈,还有基层创作者写作素材匮乏和创作怎么影响时代等问题。刘庆邦先生回答到,每个创作者都有其时代背景,要从前进的生活中取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有自己波澜壮阔的心境、精神上的痛苦。生活在前进,也在进步,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特定的生活方式,想象为作家插上翅膀,苦难使文学变得成熟,在大时代背景下,生活是创作的不涸之源。小说作品首先要有趣味,然后有意味,融合了趣味和意味,还要有审美和批判。文学创作是美学,关照生活,直面现实的质疑。要用审美的眼光看生活,先是“诗”再是“史”。解读人生要有方向性,阐述情感要有理性。人生有如屹立在海边的礁石,风浪只能在它的世界里雕刻下斑斑创痕,而不能将它摧毁,这斑痕,往往是人生的财富。只有真正从痛苦中挣扎思索的人,才能获得最耀眼的珍珠。

莲舍举办刘庆邦读书座谈会

在文学创作中,乡土气息是最初的境界,但也是最高的境界。在创作颇丰的刘庆邦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常常是以字句朴实又极具思索的品读感受人生,像生活矿藏的挖掘者,仿佛他写作品不是在写,而是在打磨一块块矿石,——把那些穿越他灵魂的石头,安置在文字的“腹内”,再一块一块垒放在他要表达的意涵中——具有立体感的,带着豫东平原的炊烟或泥水,或干脆就是一块块“土坷垃”或“砂礓”,用自然而然,却毫不保留的重击砸地之声问世。它们身上都顶着中原人们的“精气神”,使你读前读后都需要深深呼吸,提起一股与之相和的力量,否则将无法与他的语境居于同一个空间。这就是他的作品魅力,也是他的作品能被无数人喜好推崇的原因。

莲舍举办刘庆邦读书座谈会


文学当为时代变迁立此存照,文学当为心灵演化立此存照。相聚的时间总是匆匆,珍贵的时光总是短暂。一转眼,这个小型的读书座谈会历时近三个小时,距离刘庆邦先生返程的时候到了。大家依依不舍地和他合影留念,并相约来年再见。每个作家的头脑里,都有一个完整的世界。在凭藉创造力构筑的想象空间里,刘庆邦先生以深沉的思考和在艺术上无止境的探索,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一个作家的生命价值就在于永远把自己置于探路者和跋涉者的位置,一路蹒跚于荒山野岭,而每一步深深的脚印,都凝聚着对未来对美好的渴望。

莲舍举办刘庆邦读书座谈会


正如他在自己的新作《送你一片月光》中所言:“有阴有阳才构成了世界,阴阳是世界相对依存的两极。同样的道理,只要人类存在,文学就不会死亡。我愿以我的小说,送你一片月光。”

莲舍举办刘庆邦读书座谈会


我想,刘庆邦先生赠予的这片“月光”作为诗意的礼物,会照耀在我们的创作及人生的过程,借以遥望一个崭新的世界。中国的“月光”涵义深邃,或皎洁,或清冽,或浩荡、或柔和;或飞越关山千里,或跨经江流万顷,或独上兰舟西楼,或低头无限乡愁。这一片月光掠过文化的诗境意象,从不曾停下豪迈与悲凉的思索,从不曾离开我们民族文化的天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的“月光”已是我们精神彊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念想,常引我们神游物外,在追索与期盼中得到心灵的慰藉。而他所给予的这片“月光”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那轮明月,是值得仰望思索,更值得我们追求那种净化人灵魂、庄严而寂寞的文学生涯。

文/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