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高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区

电话:010-61676259
邮箱:hg_china@163.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凤翔科技开发区
         北晨路6号
专题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翰高资讯 > 专题报道
生命里的感动
来源:翰高集团   时间 :2015-11-30
三槐堂坐落在槐府6号的对面,与槐园毗邻。
  三槐堂是安静的,平常鲜有人来,面积与槐园和槐府6号相比也是最小的。三槐堂院内有茂林修竹、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在这样一个乍暖还寒的初春的傍晚,在这样一座绿树掩映的三槐堂内,我又一次见到了刘庆邦老师,并有幸聆听他的教诲,实乃幸事一件。
  刘庆邦老师是沈丘籍职业作家,也是一位勤奋的笔耕不辍的高产作家。他的短篇小说《鞋》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从一个农民、矿工成长为著名作家,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正因如此,他的经验对我们这些普通的、平凡的,却有着文学梦的人是弥足珍贵的。
  第一次见刘庆邦老师大约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是清明节前,也是在三槐堂。当时是市文联的领导和几个朋友专程从周口前来看望刘庆邦老师,我有幸作陪。虽然只是赠书与晚宴,时间很短,但能感受到刘老师的谦和与儒雅。
  刘老师的讲座开始了,他先说他是如约而来,是与母亲的约定。母亲去世12年了,每年的清明他都会回来给母亲上坟,随后他讲了散文创作的要点,后来不厌其烦地解答文友们的踊跃提问。久不提笔久不读书的我,心中已经长了厚厚的茧,但眼前这一幕却深深地感动了我,感动于刘老师对母亲的诚孝,感动于刘老师对文学的坚守,更感动于沈丘文友们对文学锲而不舍的追求。
  受家庭的影响,我年少时比同龄人多看了几本书,作文被老师当范文点评过,便做起了作家梦。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夏夜,我和同院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不记得是谁提起了理想这个话题,小伙伴们兴高采烈争相发言。男孩子的理想大多是长大了要当解放军,也有当农民的,女孩子的理想大多是当工人、医生。不知深浅的我鼓足勇气说自己长大了想当作家。一语既出,大家都愣愣地看着我,邻居家的叔叔捧起我的脸开玩笑地说:你还当作家呐,作精还差不多!敏感而又脆弱的我脸唰一下红了,这句话几乎摧毁了我一生的梦想。
  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末期,年幼的我不懂政治,更不了解政治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若干年后我才知道,邻居家的叔叔是山西人,毕业于山西一所名牌大学,也是一个有过梦想的人。由于出身地主家庭,被分配到一所高中教书,过着清贫而拮据的日子,每每有政治运动,便会被学生贴大字报当臭老九斗争。那是一个知识无用的年代,他深知当作家的艰辛与坎坷,他不想让我做读书人,不想让我因为不切实际的梦想去承受生命之重。
  我把破碎的理想埋进心底,只默默地读书,再没有创作的愿望。直到那一年我遇到一生中最好的同学与挚友,我们谈文学、谈理想,并通过她结识了一帮文友,从“昔别君未婚”,谈到“儿女忽成行”。在她们的鼓励下我又燃起了创作的热情,陆续在《周口日报》发表了《香港印象》、《儿子,妈妈对你说》、《飘荡的灵魂》等散文、小说数篇。创作带给我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快乐,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散发着墨香,便觉得儿时的梦想快要实现了。以后的日子里,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些朋友总是给我一碗心灵的鸡汤帮我渡过难关。在我寂寥悲伤无助的时候,她们的问候如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心里,温暖我的身心,深深地让我感动。我常常想,自己何德何能,得到这么多朋友的关心、帮助和鼓励,让我重新提笔写下我的感触。我想,除了对我的关心,大家更多的是基于共同的梦想,基于对文学的热爱。
  文友们的热烈发言打断了我的思路,因为大家都非常珍惜向刘老师学习的机会。转眼望去,这个近30人的小型座谈会上,有70多岁的古稀老人,也有20多岁的俊男靓女,我又一次被感动。他们都不是像刘老师一样的文学大家,但是他们是一群像刘老师一样有梦想、有追求并且持之以恒追求梦想的人。当大多数人为了金钱而奔波,为了职位而竞争时,还有这么一群人为了梦想为了文学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创作,这样一种超凡脱俗的纯粹的生活态度让我自惭形秽,并再一次让我感动和向往。
  天渐渐晚了,余晖洒在三槐堂前的小桥上,桥下碧波荡漾。我和朋友们说笑着走出三槐堂,笑声惊动了流水中的金鱼,金鱼四散搅动了桥下的流水,我的心也为之一动。这个初春的傍晚,伴着淡淡的槐香,注定会温暖我的心灵许久许久……

(此文章转载于《中国·沈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