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高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区

电话:010-61676259
邮箱:hg_china@163.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凤翔科技开发区
         北晨路6号
专题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翰高资讯 > 专题报道
承载故土的梦想十
来源:翰高集团   时间 :2014-12-31

在经典的历史辉光里发扬光大
  文化繁荣的现象出现,决非是自然中的必然,背后需要一个坚定的推手。持续完成这一繁荣的纷呈和时间的延伸。仅是选择在一个内在的成熟期,勃发出更大的热情和回映,成为社会风尚。历史文化的契合点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地域文化产生影响的必然结果。
  之前,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周兴嗣鲜为人知,勿谓言《千字文》研究,甚至学术类的团体出现。这样的缺憾,在周兴嗣大理石雕像耸立的那一天,才得以补救。多半市民用询问的目光,瞅着雕像,这个手握书卷的老头儿是谁,他从哪儿来,跟我们是什么关系,跟这片土地有什么缘起?文化的苍白,让我们汗颜直面这位曾经育才百万,响应千古,在不落的长河,熠熠生辉的老人。
  很多年之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简单的几句话。作者并未注释此句是出自《千字文》。之后在习字过程中,才知道上述两句话出自《千字文》。而历史几乎所有的书法大家,均书写过《千字文》。又因了写史,其与隋与南北朝上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才知道《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和我曾经出生在同一片土地上,并且始终耸立在璀灿华夏文明史的巅峰。由此我翻阅了与梁史有关的史书,但对周兴嗣的记文较少,更无列传。或许与他并不显赫的仕途有关。
  而一个没有列传的人,最普遍的理解,是一个没有太多作为的人,一个平庸的官吏,一个武略文采皆输于当世的人。就是这一个人,因了一篇教育启蒙读本,千字撷英,光照千秋。无数人诵读过它,成为千年学子,以天下为已任,修身报国的课程。
  2013年在房墉的倡议下,团结周兴嗣家乡的学者,酝酿成立千字文研究会。侯学智先生,是这一国学研究的代表学者。早几年,我就为其推荐一家杂志,全文发表他的《千字文》赏析。他最大的愿望是在成立千字文研究会之前,结集出版这本析文。征求多方建议,作最后的校订外,我给了他一些建议,其中包括向翰高寻求帮助,最后得以顺利出版成集。或许有了这样一本专著研究的书,研究会才实至名归。
  当然,我也相信,房墉也乐意为家乡的第一本《千字文》学术研究成果作嫁衣。作为千字文研究会成立的倡导者之一,也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学术团体,无不希望百家争鸣,著述丰厚。
  5月6日,槐园开园一周年庆典,全球华人同书《千字文》文化活动,在槐园隆重开幕。海内外书法家齐集一堂,在千字文回映千年的辉光里,交流学术成果,切磋技艺。并为与会者现场表演书法艺术。大会前后的房墉是忙碌的,难得一见他匆遽的身影。5月16日,是确定的第二届翰高文学优秀作品奖颁奖日期。电话联系之后,他委婉表示祝贺。之后我离开了一阵子,参加一些文化交流。在一段时间内,与他有着失联的感觉。
  回来之后,卢煜先生邀请我参加了以《千字文》为主题的《千字文》书法大赛。展期前与房墉邂逅,并目睹了仿古文化一条街,三槐堂,森林公园的惊艳绽放。他说,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阅读《千字文》,了解《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这也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骄傲和历史文化的里程碑。我还有一个设想,把《弟子规》、《道德经》与《千字文》一道,成为有奖阅读国学的一部分。《道德经》字数较多,可以适当增加奖励额度,熟练背诵者,可获一万元奖励。翰高每年拿出一百万,或者二百万,作为文化发展的基金,进一步使文化获得宽泛的普及,让更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从学习中分享国学精神。
  这又是一大手笔,虽然还没有细化,但在未来的进程中,会分段逐步细化,并得以良好的实施。我们又谈得了槐园,以及对槐园未来的憧憬。他笑说三百多亩地太小了,我们致力于打造的是千亩槐园。已经有了初步的蓝本和清晰的规划。现有的槐园南面邻路,东去地方狭窄,只有往高速路以北拓展。再扩容七百亩,千亩槐园可谓壮观了。在园内我们可以从容设置一些文化景点和文化场馆,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我遐想了一下,那蓝本中的水色绿荫,幽静中取景,虫鸣鸟唱。多半市民是缺少这样的梦想的,而这一奢望的梦想,正在一步步缩短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呈现出无限风景。槐园还远没有为梦想画上句话。
  房墉是一个卓有远见的人,也是一个思想前卫的人,一个低调的人,唐装紧裹着他低调的灵魂。或许与他的出身阅历有关,也与规避某些社会非议有关。他讲过,一个人不做事儿容易,更不会受伤;一个人做事不容易,就会遭遇非议,甚至谩骂。我想,一个人可以改变和影响一个固有的状态,但无法左右流言蜚语。这是社会除去不了的弊病,人类总是在复杂的矛盾中,走走停停的发展。(完结)